发布者:华体会体育棋牌 发布时间:2024-11-09 00:38:05 阅读: 2746 次
“关注模型师老原儿,身边的知识,我用模型做给你看。”这是老原儿常在视频结尾时说的台词。尽管短视频里的他戴着大眼珠特效的眼镜,但是有些粉丝光凭声音也能认出曾经常常在电视里出现的老原儿。
老原儿,原名宁原,80后科普类节目制作人,曾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《原来如此》节目中出镜十年。他30岁离开央视创业,因疫情原因,今年开始投入到短视频制作当中。
从传统媒体到短视频,老原儿的创作始终专注于科普内容。他沿用了模型道具,将大千世界中的微小生物或是那些让人嫌弃的东西,蚊子、耳屎、头发、蟑螂……都变成可爱有趣的模型。
2020年4月,他从零开始,逐渐建立起自己的“科学模型王国”,生动活泼地讲述着日常生活里的科普知识,“蜘蛛网是怎么织成的?”“蚊子为什么爱叮你?”“救护车运输新冠病患会不会传染病毒?”……创作出一个又一个爆款视频,成为了抖音的科普红人。如今,“模型师老原儿”的抖音视频账号已更新83条视频,共获得上千万的点赞,拥有400多万粉丝。
粉丝们最喜欢的是他的模型制作和科普方式,“太生动了,快点更新!”“我也要让我的孩子看你的视频。”“我以前在电视上等你们的节目更新,现在我儿子在抖音上等。”……
这些评论给了老原儿足够的信心继续更新自己的科普视频,在他看来,短视频提供给大家一个新的角度看世界。老原儿通过对身边知识的科普,让大家了解到更加多元的世界,并且使得许多人对原本恐惧或讨厌的事物有了新的观念和态度。
从传统媒体跨界到短视频制作并非易事,老原儿也是经过不断摸索,才渐渐明白短视频有不一样于长视频的制作要素。年末,老原儿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正常采访,分享了他近一年来制作短视频的独家“秘籍”。
疫情是老原儿踏上短视频制作的根本原因。原先需要依托团队和大型的设备,以及众多人力、物力、财力去完成的电视台项目被迫停滞,老原儿的收入因此中断。“什么项目能够完全依靠自己完成”,是他在疫情初期一直思考的问题。
短视频,是他找到的答案。“我有十年的媒体工作经验,我爱人在央视也有八年的时间了。所以,我们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和现状有明确判断。大项目都停滞了,咱们不可以继续荒度时间。我们应该去探索短视频行业。”老原儿分析道。
关于短视频的内容,老原儿首先想到了模型制作。他曾在央视负责电视化的视觉表达工作,使用模型讲述故事的思维一直都没有忘记。“结合我多年在科教频道制作电视节目的经验,模型的讲述方式能理解为一种比较讨巧的翻译语言。它把很多晦涩难懂的知识,或是看不见、说不清又摸不到的东西,进行视觉呈现。这也是我在中国传媒大学上学时,常做的训练。”
老原儿当年学习的是广告专业的视觉传达方向。在他的印象中,别人的作业都是交一篇PPT,而他总是会做一整套立体演示装置,一边演示装置一边给别人讲解。老原儿认为,将讲述的内容融合到手工制作中,会让大家耳目一新,接受的主动性会更大,传播效果更好。
日积月累的模型制作,让老原儿训练出了制作熟练度。从放大千倍的头发到长达半米的小龙虾,老原儿模型制作时长平均需要3天左右。每一个选题从想法到实践再到视频的完成,则至少需要两周的时间,这其中一多半的时间都用于查阅各种资料。老原儿和妻子搭档,他负责策划选题、查阅资料、撰写讲稿和制作模型,妻子负责整体把关、拍摄和后期剪辑。
4月2日,老原儿发布了他的第一条抖音视频——抗疫神器“负压救护车”。不过,这一条视频内容并不是他们原本计划发布的第一部作品。
就在第一条视频准备发布的前几天,老原儿在去工作室的路上,突然看到自家小区门口有救护车。当时正是疫情的敏感时期,业主群顿时喧闹了起来,许多人以为小区出现了确定诊出的病例。然而,老原儿通过你自己当时看到救护车是开着窗户的,立马判定这不可能是疫情专用的负压救护车。
尽管老原儿科普节目经验比较丰富,从来不缺选题,但这件事启发了他,“我突然觉得,观众的误区可能是更有必要进行科普的地方,所以,我立刻重新制作了一系列的小视频,去讲解负压救护车的知识。从那时开始,我才真正从传统媒体思维转变到短视频的传播思维。以前节目的制作是,节目想跟大家说什么就去做什么。而短视频的传播,并不是把现有的长视频剪成一个个短视频就行,更不是去给大家灌输一些自己明白的知识,而是站在观众的角度讲述他们要的知识。”
“负压救护车”的视频上线万的点赞,粉丝逐渐增加。很多粉丝认出了老原儿,“你是之前《原来如此》的主持人吧?”“太好玩了,看你视频看上瘾啦!”……
老原儿慢慢明白短视频和长视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,两者的制作有着非常大的差别,“长视频需要大而全的呈现,相对宏大的叙事,需要说得完整全面。而短视频更要求小而精,视频中的细节、节奏、梗都要融于一身。短短几分钟,就要将所有的元素容纳进去,短视频的难度同样很大,对我来说更具有挑战性。”
看过老原儿视频的观众,都会有一个疑问:为什么老原儿在视频里总是戴着一副大眼球动漫眼镜呢?
其实,自打3月老原儿筹备视频制作开始,他们第一个月发布的所有视频内容全都是凌晨两三点才完成拍摄,“我在晚上的整个状态都是垮掉的,拍摄效果特别不好。所以,我感觉戴上大眼球的眼镜之后,人会显得精神一些。后来,这个夸张的眼镜元素本身,跟我的模型风格和符号很搭配。因此,我的所有视频中,都保留了这个元素。”
熬夜制作模型也给老原儿带来了一定的危险。那是他刚开始更新视频的一个月,已得到了四五万粉丝的关注,“当时觉得粉丝关注量很好,应该给大家一点儿福利。当时正好刚做完关于小龙虾的科普,很多人留言说想看关于螃蟹的知识,我们就计划五一期间更新。可是,晚上制作模型时,我有些走神儿,左手食指碰到了一千多度高温的热风枪口,立刻烫了一个巨大的泡。当时我就觉得完蛋了,螃蟹的内容肯定更新不了了,特别惋惜。”5月2日凌晨,老原儿更新了一条视频,告诉他的粉丝们原定的更新计划没办法完成了。
不过,遗憾的同时,老原儿也收到了不少粉丝的支持和留言。众多留言中,老原儿发现人类对于烫伤的误解有很多。
“虽然粉丝是关心,但是他们说的一些建议和方法可能是有问题的,比如说抹牙膏、抹酱油等民间的偏方。突然间收获了这么多‘错误示范’,我全部记录下来了,再根据问题去归纳——烫伤后的水泡是怎么来的,如何来处理这个慢慢的变大的水泡才正确,水泡烫伤以后怎么样才可以不留伤疤……我当时一边举着手,另外一只手在黑板上记录,捋出了一大堆的问题。从那天开始,我每天记录我的手恢复的情况,找专家和医生咨询相关的解决方法。”老原儿笑着讲道。
经过正确的处理烫伤的方式,老原儿的食指在第五天时已经完全恢复。他开始制作了自己的食指烫伤模型,录制了上下两集视频,一集讲解水泡是什么,另一集说怎么样处理才能不留疤,并把大家提供的偏方进行解读。最终,视频获得了66万的点赞,3万余条评论。而那只罪魁祸首的螃蟹,在10月份被老原儿带去参加了《快乐大本营》。许多粉丝看到节目之后,还特意跑去留言:“就是这只螃蟹,让老原儿烫伤了手指!”
就这样,从4月上线,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,模型师老原儿的抖音账号已经有数十万的粉丝,这给了老原儿和妻子极大的鼓励。
老原儿制作模型时,很是讲究。他总是用低成本的废纸箱、拖鞋底等废弃物制作模型,即使是在生活中讨人厌的动物或东西,如蝗虫、蚊子、耳屎……他也力求把讲解的东西都做得很可爱。
制作“蚊子为什么总叮你”的专题时,老原儿总是专注于蚊子吸血的器官,把注意力都放在了“嘴”的部分。做完之后,他才发现蚊子整体的造型并不真实。“我发现,模型的腿没做出蚊子本身的感觉。我脑子里又回想一下,蚊子在吸血时,腿是在空中翘着的状态。我忽略了一些特别传神的细节,不能仅仅把蚊子的嘴做得清楚就算完成了。”
之后,老原儿通过显微镜观察,逐渐找到了正确的展示方式,改变了原先模型的腿的形状,让蚊子腿看起来更飘逸。
“蚊子为什么总叮你”的视频是老原儿目前为止点赞量最高的作品,获得了195.6万点赞,并直接为老原儿带来了150万的粉丝。谈及这一个视频,老原儿直言这是十年前的选题。他刚参加电视节目时,就做过类似选题,中间几年都会时不时再做一遍。到现在这一版本,已经是老原儿做的第6版的蚊子了。而这一次的制作,让他有着新的感慨。
“一开始我想到这个选题,原本是要放弃掉的。因为这个内容已经讲了太多年,结论也没改变,我当时觉得没什么可发挥的空间了。但是,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:为什么大家问了这么多年,仍旧在问这样的一个问题?那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说明,问题的最终结论没有深入人心。”老原儿分析道。
他又重新查阅资料,提炼关键词,再一次编写视频脚本。这次,老原儿找到了问题的答案,“我们没换位思考”。
他解释道:“如果我们站在人的方面出发,就无法去理解蚊子的行为。于是,我写脚本时,换位思考,如果一个人要去吃东西,会选择什么样的食品呢?人们肯定会选择食材新鲜、有营养、取材方便的去食用。这是我们现在点外卖和出去下馆子,最需要仔细考虑的三个要素。这恰恰是蚊子在选择吸食对象时的三个考虑因素——血液新鲜、有营养、容易获取。我把人和蚊子的信息结合一下,就把大家多年来一直没说清楚的问题,讲得更明白了。”
不仅转换了角度,老原儿还加入了一些欢乐的内容。例如,他调侃道:“蚊子爱叮的人是它认为的优质血源,这让被叮的人会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。”同时,他还加入了大蚊子和小蚊子的配角元素,让整个视频看起来既热闹好玩儿,大家又“增长一些奇奇怪怪的知识”。
老原儿也并非掌握着所有“奇奇怪怪”的知识,每做一个选题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查阅资料,还会直接向专家讨教。有时,他们也会查找国内外的学术类期刊。遇到生疏的选题时,他们还会买不同专家出版的同一类型的书籍,或是不同出版社的同一主题的书,比对这些书里内容的异同,分析内核的知识点。
一次,老原儿花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,去找“有的羊顶头不会得脑震荡?”的答案,这是他查阅资料耗时最长的视频,却一无所获。
苦于没找到任何的图片和资料,老原儿从网上买了一个真的山羊羊头和牛的头骨,让卖家把多余的肉全部剃掉,方便他做研究。他在工作室架了一个大台锯,把头骨整个锯开,拿显微镜观察里面的结构。“我发现在山羊迎接撞击的角质层的根部,都有很明显的蜂窝状隔离层包裹着。那么,我猜测有的羊在撞击以后不会脑震荡,是因为其头壳坚硬,蜂窝状的组织可以缓冲外界带来的压力。它的头骨头皮薄,神经系统少,可以有明显效果地地减少疼痛的感知等。我通过实验和横向的推导得出来这一系列的信息。之后,我们再找相关的专家去论证,他们都觉得我这样的分析没问题,我们才再去拍摄视频,呈现给大家。”
不论视频的制作的步骤有多难,老原儿看到粉丝的反馈还是会充满动力,“等于是打开了一种交流和理解的新方式和新思路”。粉丝遇到不明白的问题,会向老原儿求助,“粉丝提供的选题都在排着队制作”。科普视频的受众以家长和孩子为主,有些孩子看完视频会将老原儿科普的内容完整背下来,还有些家长会模仿老原儿的视频,制作简单的模型给孩子讲述……
老原儿觉得,其实自己和其他人掌握的知识内容都差不多,不同的是传播的形式和理念。“当我们获取知识的时候,需要把复杂的知识进行筛选,让它融合到个人的知识结构里面。这是提升我们去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,我觉得现在的受众在大多数情况下要的是吸收和转化知识的能力。”
老原儿希望粉丝们通过他的作品,能更加多元地理解世界,“我们想让人类对于曾经在生活中害怕的、有偏见的、有误解的一些事物,通过观看我们的视频能够有所改观,会让他们都以为这些事物其实是好玩的、有意思的,并且愿意去跟别人传播科学知识。我相信随我们不断地更新科普内容,当他们长大了以后,他们看世界的方式可能都会不一样。希望孩子们会换一种思路去看待问题,而不是认为所有的事物只有一种可能。”